第441章 抬棺-《汉阙》


    第(2/3)页

    不止是阵列而行的北军五校,胡骑营在前打着的“黄屋左纛”的仪仗。就说载大将军棺椁的车舆,是天子刘询特地的辒辌车,有窗牖,闭之则温,开之则凉,故名之辒辌——据说秦始皇帝驾崩后,赵高和李斯便是用此车载其尸和满满当当的臭鲍鱼。

    在汉朝建立后,也不知是定礼仪的叔孙通这坏良心的家伙为了恶心暴秦还是什么缘故,竟欢天喜地地继承了这一传统。从刘邦的老父亲太上皇崩起,皇室便以辒辌车载棺椁下葬,遂成定制。

    撇去黑历史不谈,辒辌车确实十分舒适,在泥泞的路面上行驶得稳稳当当。

    天子和太皇太后亲自为大将军送葬,御驾在后,文武百官亦纷纷在列,几乎整个长安朝堂都来了。

    大将军的亲儿子霍禹在辒辌车上,而骑行在前方引导的,则是霍山、霍云这对双胞胎,其中中郎将霍云有些紧张,不时回头去看。

    由不得他不紧张,舅舅李竟那天的话吓到霍云了。

    “任弘看似奉天子之命治冢,但以我所料,治冢是假,实是为了将那三千名三河卒控制在手,大将军出殡当日,若彼以三千人埋伏而待,忽然暴起袭击……“

    霍云第一时间将此事告知了霍禹、霍山,但两人都觉得很荒谬。

    霍山倒是很宽心:“三河卒不过是一群掘土民夫,又岂是北军的对手?吾弟多虑了,大将军有遗言,不必理会任弘,有他在,霍氏会更稳固。”

    “不然,父亲或是临终前糊涂了,霍氏与任弘,岂能共存两安?”

    但或是因为母亲时常叨叨,出于对任弘的恶感,霍禹稍微谨慎点,虽也不敢发动政变,但以为不可不防。

    于是才有了今日任宣的谨慎,而霍云也留了另一手。

    在队伍后面跟着哭丧的上百人中,亦非普通霍氏家仆,而是当年田延年为大将军豢养的死士。

    田延年虽然自杀,但这批人却被霍光接收,倒也没有统统杀戮,而是解散了大半,留下一部分收为霍氏家兵,如今交到了霍云手里。

    这群人运送霍家自治陪葬器物,作为大司马大将军,随葬明器里有甲兵是寻常不过的事,但除了明器外,那些箱子里也有不少霍云安排人加塞进去的真家伙……

    霍云打算着:“若任弘真欲对我家不利,便可以死士挟持天子与百官,而北军奉太皇太后诏令进剿,诛作乱者!”

    未央宫屯卫和长乐宫屯卫,分别由范明友和邓广汉控制,保护者皇帝皇后与太皇太后的“安全”。

    若是铁了心夺权,这确实是他们家最好的机会。但霍云还是怂怂的,不是因为害怕三河卒人数多,而是因为……

    “任弘战功赫赫,百战百胜,连匈奴大单于都为他所挫,吾等恐怕讨不到好罢,更何况,朝中诸位将军也不会乐见此事,就算赢了,任弘旧部联合诸侯作乱当如何是好,事情应该还没到这个地步。”

    正思索间,霍光墓到了。

    霍光的墓葬位置位于茂陵与平陵之间,恰如他的历史地位,乃是承前启后之人,右扶风任弘带着三千三河卒赶了七天工,基本完成了陵寝的建造,制好了墙垣,又修建有三出阙,车队便依次鱼贯而入。

    已经吃了七天饱饭,还得了在他们看来“巨额”赏钱的三河卒已经唯西安侯马首是瞻,今日也手持铲、筐等物远远待在墓园之外,等下葬完毕后,他们还得为大将军起封土。

    而任弘则骑在马上,盯着这一幕,三河卒之中,亦有一群头上顶着斗笠的部队,多是西安侯府的亲卫,以及游熊猫找来的武功县人,多达百余人,都带着真家伙,衣裳里着一层铁甲。

    里面还有一个被任弘星夜召来的年轻青年,手里的家伙看似巨铲,蒙着一层麻套,实则是一柄方天画戟,却是被封列侯后闲置在家的甘延寿。

    不过两边想的皆是以防不测,来一把后发制人,毕竟都不愿意毁了这场葬礼。霍禹、霍山相信皇帝的示好恩荣,而天子与任弘则希望温水煮青蛙,慢慢撤盘子。刘询身边已没了激进派戴长乐的身影,也不知是不是踢出宫了。

    任弘站在墓园中,只看着北军护着辒辌车一点点靠近,除了有郎卫撑着车盖的太皇太后和天子外,大家都被雨水淋得有些狼狈,身上湿一块干一块,面容都阴沉可怕。

    “气氛有些不太对啊。”任弘喃喃自语,尽量面色如常,让手离腰间的佩剑远点。

    虽然有些扯,但在行伍边塞拼杀这么多年后,他确实能感觉到“杀气”这种东西,小雨未停,看似肃穆哀伤的场面,实则是剑拔弩张,此刻若有人在双方中间一声大呼说不定就会干起来!

    “抬棺,扶灵,恭送大司马大将军!”

    这时候,随着礼官一声高呼,北军步兵营两百余名兵卒围在

    辒辌车周围,将大将军棺椁一点点挪了下来。
    第(2/3)页